关于我们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方向(Brain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BMI)旨在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双向互动和螺旋发展,揭示生物智能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工作机理,构建功能类脑、性能超脑的智能系统,以视觉等功能和典型模式动物作为参照构建智能水平测试平台,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探索可行道路。

关于平台

       北京智源生物智能开源开放平台(Bio-Intelligence Open Source Platform, BIOSP)是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发起并建设的跨学科交叉的数据开源平台,旨在促进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当前,主流人工神经网络采用行为主义的“刺激-行为”联结的训练方式(Behavior-Goal Directed AI),其内部表征隐藏在黑盒子之中,因此需要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框架、实验范式和研究技术来反思和理解深度学习泛化能力的来源、内部表征的本质以及影响稳健性的因素,探讨独立于物理实现层的认知智能的本质。其次,当前主流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模拟了大脑的基本架构和神经元层面的基本功能,而对多尺度、多模态脑成像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积累的关于大脑认知架构和功能连接组的丰富知识还未加以充分应用。因此,有必要借鉴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将类脑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认知神经科学生物实验相结合,发展类脑的认知模型及算法,为探索通用智能提供新的路径。

我们的愿景

       通过构建多尺度、多精度、多模态、多认知任务和多模型的生物智能开源开放平台,解析不同模式动物智能行为的认知神经基础,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者研发类脑及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底层计算框架提供相应的认知范式、生物与行为数据,进而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启,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通过构建该生物智能数据开源平台,我们也期待更多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加入并贡献新数据、新思想、新方法,将平台从生物视觉拓展到更广谱的智能领域,共同建设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开源社区,推动我国在该交叉领域的融合发展和前沿探索和科研创新。

平台发起人

刘嘉 智源首席科学家

清华脑与智能实验室研究员

宋森 智源研究员

清华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

方方 智源研究员

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吴思 智源研究员

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陈良怡 智源研究员

北大未来技术学院教授

余山 智源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支持单位